互联网货运TO B背后:谁在提速汽配物流?

来源:米乐app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13 23:49:10

  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于1955年,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体系。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产销总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

  汽车制造已变成全球上顶级规模、产值最高的重要产业之一,而其发展也催生了汽车配件供应链物流巨大的市场空间,任何一个微小零部件的短缺,都可能会影响到汽车的正常生产、销售以及汽后市场服务。实际上,汽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都与物流配送息息相关,无论从工厂到批发端,还是从仓库到零售端,所有环节基本都蕴含着对物流的巨大需求。

  如何通过供应链物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解决门店分布广、时效要求高等带来的运输压力,早已成为了汽配企业打造竞争优势、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相比于成本高、弹性差的自建物流模式,互联网货运平台的兴起或许为汽配行业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遇到突发情况,公司配送经常捉襟见肘。”一位汽配行业销售人员如此回忆与货拉拉达成合作前的配送状况。

  我国车辆种类非常之多,且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每辆车至少由上万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组成,不同车辆的零部件大小、品质也普遍有所区别,因此汽车配件SKU种类数不胜数,这对于线下零售端的库存能力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且在当前汽配行业普遍提倡“去库存化”的情况下,零部件储备往往只能满足短期生产及服务,一旦断货,便难以保障按时完成顾客汽配需求。

  加之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线下零售端难以预估会遇到何种车辆,需处理何种问题,往往是当车辆来到门店以后才能知晓使用何种配件,因此紧急调货、补货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一些网点遍布全国的TOP级汽配企业而言,高峰期甚至可能会有上千个网点或门店同时用车。

  更麻烦的是,汽配行业若选择遍布全国的中小配送平台还会带来新的隐患,配送环节往往数字化最差,所以财务系统非常混乱,给公司的日常运营造成极大影响。

  相关人士介绍,汽配行业选择第三方平台时往往涉及全国多人用车,员工垫付报销,手续繁琐,管理效率低下;传统物流模式价格波动大、不透明,物流费用使用情况难以做到清晰溯源和标准化,物流成本难以高效管理和控制。

  2017年,货拉拉发布企业版,因为发展迅猛而问题慢慢的变多的汽配行业很快意识到了货拉拉的优势。

  据了解,货拉拉企业版可以针对客户的真实需求提供线下固定司机、固定车辆、排线排车、搬运、装卸、多点配送等多种个性化服务方案。

  “很多企业就此找上门来,往往是先由几家门店使用产品,随后就是整个公司成为货拉拉的合作伙伴。”一位货拉拉有关人员如此介绍货拉拉和汽配企业的合作过程。

  2019年6月,一家top级汽后市场企业与货拉拉企业版达成合作,货拉拉企业版凭借自身即时响应的优势成为企业自建仓储物流体系外强有力的运力补充。据介绍,目前该企业在货拉拉平台订单的配单成功率高达95%;此外,货拉拉企业版提供了“超时配单”服务,如果订单3分钟内无司机响应,平台专属客服还会进行人工调度确保满足用车需求。

  除了服务于top级客户以外,货拉拉企业版也成为了中小型汽配企业降本增效的“新武器”。对这些中小企业而言,建立庞大的物流体系并不现实,有关人员表示,“对于汽配行业来说,自建车队如果规模较小,则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如果规模过大,人力成本过高,公司也无法负担。”

  在这方面,货拉拉企业版之类的互联网货运平台恰恰迎合了汽配企业的痛点。企业能够以更透明的价格、即时响应的运力迅速解决自身的非计划运输需求。

  武汉司机马师傅,2019年2月加入货拉拉,“最开始我是货拉拉的用户,后来生意不好做,干脆转型做了货拉拉的司机。”

  在马师傅看来,货拉拉企业版最大的优势就是业务频率稳定,“企业的业务每个星期都有五六次左右,时效性和收入都比较好。”

  “他们收藏了我。”被收藏的司机收到订单时会显示“您的熟客发来了一个订单”,这是马师傅觉得骄傲的事,“许多汽配企业的运输会有固定的流程,需要一个仔细认真的熟人,所以他们选择了我。”

  对于部分汽配企业而言,在物流成本之外,货拉拉企业版另一个优势还在于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其搭建了企业与司机之间的桥梁,既能够保障物流服务质量,又能够免去司机管理及车队运营成本。

  此外,汽配行业同城配送此前更头疼的一个问题是数据复杂、财务结算困难。货拉拉企业版的API开放平台能够让企业实现一键共享海量运力,订单数据、发票申请嵌入企业内部系统,减少企业开发成本。

  一位同城货运行业的人说,同城货运市场规模巨大,但行业集中度仍相对较低,未来竞争还将进一步加剧,“货拉拉作为业内领先的同城货运平台,在对个人用户的服务方面已经做地相当的好。但未来如果想逐步发展,提升对中型企业甚至大规模的公司的服务能力才是打破局限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