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金翅鸟——安东诺夫设计局运输机(4):安26安30安32
#苏联有多强?# #苏联到底留下了多少先进黑科技# #苏联巅峰时期军事有多强#、
安-24飞机是苏联时代的经典支线客机,它为苏联民航和军用运输提供了可靠和高效的服务,满足了中短程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它也是苏联对外援助和友好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现代化的航空交通设施。安-24飞机衍生出了三个改进型号,分别是安-26、安-30和安-32,分别用于战术运输、航空摄影测量和高热高海拔运输。
安-26是在安-24RT货机基础上研制的,但后机身是重新设计的,同时减少了货舱的窗口,并使用功率更大的发动机。该机可以在混凝土和简易跑道上起降。该机机组乘员5名,可载50名伞兵。
安-26第一架原型机于1968年首次试飞,1969年开始交付使用,到1981年基本型共生产700多架,后又生产100余架改进型。1986年停产时,安-26的产量已达到1403架。除供苏联空军和民航使用外,还出口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古巴、玻利维亚、伊拉克、越南、巴基斯坦、索马里和孟加拉国等国家。
安-26采用悬臂式上单翼,下反角2°,安装角3°,1/4弦线′。全金属双梁结构,共分5段:中央翼、两段内翼和两段可拆卸外翼。中央翼后缘装有开缝襟翼,发动机短舱外段机翼后缘为双缝襟翼,每个副翼装有伺服片和电动调整片。前缘用发动机引气防冰。起落架前三点液压可收放式。每个起落架为双轮,可靠重力应急放下,3个起落架全部向前收起,主起落架采用油-氮气减震支柱,前起落架采用氮气减震支柱。该机可以在混凝土和简易跑道上起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安-26运输机配备标准通信导航设备有:两台甚高频无线电收发机,一台高频收发机和机内通话设备,两台自动测向器,无线电高度表,下滑航迹接收机,下滑坡度接收机,信标接收机,气象导航雷达,航向陀螺和飞行记录仪等。选用设备有:飞行指引仪、天文罗盘、无人驾驶仪和空投瞄准仪。
相比于安-24,经过重新设计的安-26在发动机的功率上则是更大了。安-26运输机的动力装置为两台伊夫钦科设计局的安-24BT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功率为2×2,820当量马力。该机的翼展为29.20米,机长为23.80米,机高为8.58米,机翼总面积为74.98平方米。该机的空重为15,020公斤,正常载重为4,500公斤,最大载重为5,500公斤,乘员为5名,可载50名伞兵,正常起落重量为23,000公斤,最大起落重量为24,000公斤。该机的巡航速度(高度6,000米)为425-435公里/小时,海平面最大爬升率为8米/秒,实用升限为7,500米,起飞距离(到15米高)为1,240米,着陆距离(从15米高)为1,740米,最大载重航程(无余油)为1,100公里,最大油量航程(无余油)为2,550公里。
安-26运输机1969年第一次在巴黎航空博览会上展出。类似于安-24AT,只是后机身重新设计,发动机功率加大,采用新式装货平台,平台向上收起时成为机身下壁板,放下时可直接用于装货,飞行中平台可打开以空投货物。安-26基本型:有电动或手动的货物传送机构。安-26B:是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1981年宣布的新型别,可装运3个标准集装箱,总载重量5500千克。由于装有新式装卸货物机械,两个人在30分钟内可装、卸完全部货物。能够迅速改装成客运型或救护型 。
安-26运输机在苏联及其盟友的军事和民用领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参与了多场战争和冲突,如阿富汗战争,安哥拉内战,埃塞俄比亚内战,索马里内战,乌克兰危机等。该机也用于人道主义救援,如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1991年伊拉克难民危机,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等。该机还参与了一些重大的事故和事件,如1983年苏联击落韩国航空007号班机,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20年乌克兰空军安-26坠毁等。
越南从苏联进口的安-26运输机后,为入侵柬埔寨,考虑到柬埔寨毫无防空体系的现实状况,对其手中的安-26运输机进行了改进。为确保打击实效,越南在没有专业轰炸机的情形下,只能派安-26运输机硬顶。在入侵期间,越南于1984年派出7架安-26运输机,对柬埔寨武装分子展开了集中轰炸行动。这些改装的运输机在内部搭载了庞大的炸弹,而且还利用外部临时挂架来随时装填更多弹药。另外,机舱内保持炸弹横向排列,由于投射模式极其简单,其缺乏基本的打击精度。
为了加强空军运输力量,1973年中国首先签订了从苏联进口10架安-26运输机的合同,这10架飞机中, 分配给空军7架,海军3架;后于1974年又签订了进口6架安-26飞机的补充合同,这6架飞机全部分配给空军。根据合同以及补充议定书,这16架飞机应在1974 年第3、第4季度交付。1974年6月,空军、海军和民航等单位联合派员前往苏联学习。1974年7月27日~12月24日,在苏联基辅航空工厂开始分批验收这16架安-26 飞机。
1975年11月,外贸部通知空军,1975年中国对苏贸易有1000万卢布的顺差,征求空军对此顺差的使用意见。空军认为,中国的空运力量不仅数量少,而且非常陈旧,国产的运输机一时难以补充。因此,空军建议用此款项购买安-26飞机13架补充空军运输力量。按照1978年中苏贸易换货协定,中国向苏联订购12架安-26运输机。其中1978年12月~1979年1月交付5架,1979年第4季度交付7架。最后这7架飞机在基辅接受中国空军验收组检验之后,于1980年1月24日全部转场北京,经组织国内复验后即交付空军航空兵13师使用。
1982年9月20日上午,一架安-26运输机顺利从张家口某军用机场起飞,然而仅仅过了2分钟,当这架运输机刚刚爬升到700米高度时,突然看到一架歼-6出现在自己的正前方。随后,那架歼-6就直直地撞上了这架安-26,凌空爆炸后,歼-6直接失控向地面坠去,安-26则冒着浓烟,迅速朝左倾斜向地面坠去。安-26上的六名人员陷入昏迷。飞行员刘晓莲在距离地面才300多米的情况下,仅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做出了一系列生死抉择,成功地实施了高难度的迫降,避免了更大的灾难。刘晓莲在那场事故中展现出的勇气和职业素养赢得了广泛赞誉。她是中国空军的骄傲,也是许多年轻人学习的楷模。她的事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危机时的勇气和智慧。
在2000年以后,我军的安-26机队的飞行性能反而比俄罗斯空军自用的安-26要好得多。这也符合那条真理:就像改进的最好的米格-21是歼-7G,改进的最好的T-55坦克是59G一样,改进的最好的苏联武器,都在中国!
安-26运输机大部分用于军用,直到今天仍然普遍的使用。作为一款已经服役50多年的老飞机,安-26设计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航电系统、零件老化也是必然的。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基本属于淘汰产品。目前,俄罗斯仍在服役的安-26飞机平均年限已超越22年,平均飞行时间已达8500小时左右。
年迈的安-26来说,金属疲劳显然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近年来安-26屡次出现在坠机事故黑名单上,更使它备受质疑。2018年3月6日俄罗斯一架安-26运输机在叙利亚赫迈米姆空军基地降落时失事,机组人员全部遇难。2021年9月一架安-26运输机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坠毁。这架安-26飞机在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失联,当时机上共有6人。2022年2月24日,据俄罗斯西部军区消息,俄罗斯空军的一架安托诺夫安-26军民通用运输飞机在沃罗涅日地区坠毁,机组人员均已死亡。2022年4月22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称,一架乌克兰安-26军用飞机当日清晨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坠毁。
由于安-26在轻型军用运输机中的地位无可取代,技术人员也在竭力延长其常规使用的寿命。俄罗斯媒体曾称,虽然许多技术人员对包括安-26在内的多款飞机已进行各种改装,但这份改装工作已使他们几乎筋疲力尽。
发动机:两台伊夫钦科设计局的安-24BT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功率为2×2,820当量马力
航电:标准通信导航设备有:两台甚高频无线电收发机,一台高频收发机和机内通话设备,两台自动测向器,无线电高度表,下滑航迹接收机,下滑坡度接收机,信标接收机,气象导航雷达,航向陀螺和飞行记录仪等。选用设备有:飞行指引仪、天文罗盘、无人驾驶仪和空投瞄准仪。
1967年,苏联空军提出了一项需求,要求开发一种能够在任何天气条件下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飞机。安东诺夫设计局在安-26的基础上在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的机身框架,在机头加装透明观测窗,并将驾驶舱地板提高,使领航员获得了更好的视界,且能够更方便的进出观察舱。机头里边装配了精确的导航设备,包括光学瞄准具,以确保航空摄影的准确性。这就是安-30空中对地测绘飞机。
安-30于1 9 7 4年首次试飞,苏联使用的安-30配备了一系列功能极为强大的航空遥测设备,能够实现气象、尘埃、热能、辐射、金属、地下水等多个角度的探测、分析和记录工作。安-30的座舱顶部突起,成为了其最突出的外观特征。安-30的主 机舱舷窗数量较少。舱内布置了一暗室和胶片贮藏间,内装测绘照相机和相关工作台。机上还有厕所、餐室和休息间。全部舱间均有空调和增压。机组共7人,分别为驾驶员、副驾驶员、无线电报务员、领航员、飞行工程师、摄影员和观测员。
安-30配备两个Ivchenko AI-24VT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功率2103千瓦(2820当量马力),AT-24VT四桨叶恒速全顺桨螺旋桨。机上装有推力7.85千牛(800.4公斤)的RU19-300辅助动力装置,大多数都用在发动机的起动,也可用于起飞,爬升和主发动机发生故障时的巡航动力。全机最大燃油量6200升。
安-30的机舱地板上有5个透明摄影舱口,每个舱口均有保护门,在操纵台上可操纵保护舱门的开闭。各舱口均装一台摄影机。1号摄影舱口装一台АФА-41/7.5广角摄影机;2号摄影舱口上垂直安装一台А54/50-ФК远焦距摄影机;3号舱口装一台曝光表;4和5号舱口分别装一台与垂直方向成28度角的А54/50-ФК摄影机。除了摄影机外,安-30还配备了地形测距仪、无线电高度表、无线电方位装置、自动降落系统和记录装置等。
机组人能在机载计算机内预先输入程序,飞机可以依靠自动导航系统在观测地区上空保持所需要的航迹、高度和飞行速度,并自动告知抵达预定拍摄点,便于拍摄测绘。导航系统还具有与GPS终端连接的能力。安-30还可用于采矿和探测陆地及海洋特性、海洋和湖泊的冰层、雪层和土壤的类型,或观测洪水以及土地季节植被变化。安-30还能够准确的通过不同的任务需求,更换不同的航测设备,以适应不一样的工作环境。
安-30在苏联和其他几个国家有着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在军事方面,安-30可以为苏联及其盟友提供精确的地形图和目标信息,为战略规划和作战指挥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民用方面,安-30可以为苏联及其盟友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信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
在 1971年至1980年间,苏联共生产了123架安-30飞机,其中大部分用于苏联本国的军事和民用测绘任务。除苏联使用外,还出口到中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古巴、越南、捷克、哈萨克斯坦等国。从1971年到1980年总共有115架飞机建造和23阿富汗被卖到国外,保加利亚、中国、古巴、捷克斯洛伐克、蒙古和越南。
中国是安-30的主要进口国之一,1974年11月2日,中国空军司令部、总参谋部测绘局向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请示1975年内拟向苏联订购10架安-30航测飞机。1975年,苏联在向中国提供的货单中推荐2架安-30航测飞机,这种飞机是部队急需的。1976年再进口2~3架。同年4月23日, 批准空军引进安-30航测飞机。10月23日,中苏签订了2架安-30航测飞机订购合同,交货期限为1976年1月,验收地点在苏联 基辅飞机工厂。经过验收,并将部分问题解决后,两架飞机于1976年2月26日转场回国。
1976年5月15日,中苏又签订了订购3架安-30航测飞机的合同。在1976年6~10月的验收中,中方发现其中1架飞机质量相当低劣,因此没有验收,另外2架飞机则验收完毕。 经过与苏方的艰苦谈判,苏方同意补交一套陀螺半罗盘备件后,中方才同意接收,并于10月13日将飞机飞回北京。1975年到1980年分三个批次引进7架航测机:871、872、873、874、875、880、881号机。这些飞机在中国境内进行了大量的航空测绘工作,为中国的国土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安-30是苏联空中测绘利器的代表作品,它展示了苏联在航空技术领域的高水平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也为其他几个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安-30是航空测绘领域的一座里程碑,它为人类的认识和利用地球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帮助。安-30虽然已经服役了近50年,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目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仍保留了部分安-30飞机,并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以适应新的任务需求。
2012年05月23日,一架俄罗斯的安-30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附近一座军用机场着陆时滑出跑道起火,7人受伤,伤者中两人因烧伤被直升机送到布拉格一家医院。这架俄罗斯飞机当天在位于布拉格以东大约80公里的恰斯拉夫空军基地降落,飞机起落架发生技术故障,滑出跑道、起火。
随着俄乌冲突更激烈,北约及瑞典等国侦察机同样加大飞行频率,明显为乌克兰提供更多情报支援,作战意图非常容易被现场直播俄军很生气。俄罗斯空军直接出动飞机前往瑞典周边空域进行侦察飞行,以安-30侦察机打头阵。瑞典方面声称这架安-30侦察机已确定进入其领空,在发现之后立刻紧急出动多架飞机监视拦截,从近距离拍到的照片显示,安-30机体上还涂刷着“开放天空”的英文相当高调。
发动机:两台伊夫钦科设计局的AI-24VT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功率2103千瓦(2820当量马力)
航电:1号摄影舱口装一台АФА-41/7.5广角摄影机;2号摄影舱口上垂直安装一台А54/50-ФК远焦距摄影机;3号舱口装一台曝光表;4和5号舱口分别装一台与垂直方向成28度角的А54/50-ФК摄影机。标准设备还有地形测距仪、无线电高度表、无线电方位装置、自动降落系统和记录装置。
20世纪70年代初,在印巴冲突和中印关系恶化背景下,印度的飞机无法应对高山飞行问题。起初,印度空军试图采用美国洛克希德C-130“大力神”运输机,但由于该运输机的设计特点,困难重重:在稀薄的空气状况下“大力神”运输机无法保持平衡,着陆异常困难。而安-12运输机体积相对小型机场来说太大了,不能在山区着陆。 印方决定与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合作生产新型运输机,但现有的安-26运输机的АИ-24ВТ发动机不足以在高原山区机场上运行,新飞机一定要能在与中巴接壤的最难到达的高山地区飞行,牵引力强,机动性高,最大升限要达到6000米。这就是安-32运输机,专门为印度研发的运输机。
苏联设计安-32运输机就是用于出口,这是苏联空军中唯一一架用于出口的飞机。该运输机开始装备2台伊伏琴柯AI-20D涡桨发动机,后来换装两台伊伏琴柯安we20M涡轮螺桨发动机,单台功率为3809千瓦,比安-26的单台功率多了1706千瓦(安-26发动机的单台功率为2103千瓦),其功率增加将近一倍,而起飞总重只增加了3000公斤;机翼的外翼弦长加大,动机驱动的4叶螺旋桨直径比安-26的长0.8米。设计师将RU19A-300辅助发动机换成了一台规模更小的TG-16涡轮发电机,能够在高达4500米的机场启动。
安-32运输机于1976年首飞。1980年12月,印度空军决定用安-32代替C-119运输机,并于1982年初向前苏联订购95架,但这些飞机要安装印度生产的仪表和电子设备,1984年7月11日首次向印度交付飞机。1984年7月11日首批飞机向印度交付。1985年秋安-32飞行表演时,创造了14项正式记录。10月25日,载重2000千克爬升到11760米的高度;11月5日,载重5000千克爬升到11230米的高度。
安-32运输机主要型别有:安-32、-32B和-32P。至1992年共生产了337架,之后再无交付。安-32座舱有正、副驾驶员、领航员、无线电通信员和飞行工程师,舱内可载39名乘客或伞兵,或24名担架伤员和一名医护人员。主要机载设备2台甚高频无线台高频收发机和机内通线台自动测向器,无线电高度表,下滑航迹接收机,下滑坡度接收机,信标接收机,气象导航雷达,航向陀螺和飞行记录仪等。选用设备有:飞行指引仪、天文罗盘、无人驾驶仪和空投瞄准仪。
安-32与安-26两种机型没有过大差异,所不同的是:1.加大了机身腹鳍;2.机翼的外翼弦长加大;3.水平尾翼加装了前缘缝翼;。
安-32运输机翼展29.20米,机长23.68米,机高8.75米,机翼面积74.98米2;机舱长12.48米,最大宽度2.78米,最大高度 1.84米,容积 66.00米3。空重16900千克,最大商载67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7000干克,最大停机坪重量2725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25000千克,最大燃油重量5500千克。经济巡航速度460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53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9400米,起飞滑跑距离760米,着陆滑跑距离470米,航程(最大商载)850千米。
目前,在世界各地共部署超过350架安-32运输机:斯里兰卡、哥伦比亚、墨西哥、阿富汗、伊拉克、埃塞俄比亚、独联体国家。从1984年起,印度共进口了118架安-32运输机,目前在役的约有100架,其中半数已超过常规使用的寿命。安-32运输机是上个世纪70年代研发成功的,比较老旧,很多机载设备已经不适合现代作战需要,因此必须升级改造。在2007年,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体开始为印度改装和升级安-32运输机,最大常规使用的寿命可以从15年延长至25年。2009年,印度和乌克兰签署了升级改造安-32的协议,开始时进展比较顺利,但是目前这项工作基本停滞了,印度的说法是乌克兰提供的升级套件迟迟不能到货。
2014年,俄乌冲突发生之后,印度只能寄希望于乌克兰,毕竟安-32是在乌克兰安东诺夫公司诞生的。据悉在升级过程中,乌克兰方面向印军传递一消息,称5架安-32因过于老旧没办法升级,只能报废。但印军不乐意,抱着‘活要见机,死要见机尸’的信念,印军官赶赴乌克兰工厂,但那些所谓报废的5架安-32竟然不见了踪迹。印军当然不乐意,最后还是在乌克兰军方高层干预下,这5架称已被报废的安-32才在一家民用工厂给找到。印军随即将预备升级的安-32开回了印度,并暂停了该机的升级服务。
安-32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客串轰炸机。印度在进口125架安32之后,不仅将其中的一部分改成了轰炸教练机,专门负责培养轰炸机飞行员,甚至还经常将它当作战术轰炸机来使用。伊拉克在2009年12月9从乌克兰购买了6架安-32B军用运输机,也全部客串成为安东诺夫战略轰炸机。这些安-32B的机身两侧安装了4个挂架,用于挂载4枚中国制造的250公斤炸弹。在货舱地板上安装了炸弹传送带,可容纳4枚250公斤炸弹。这样一架安-32B可以携带8枚250公斤炸弹,载弹量2吨。座舱设有NKPB7瞄准具,可用于空投或轰炸。伊拉克军队在投弹测试中发现内部炸弹传送带的轰炸精度不高,于是统一改为使用外挂架投弹,这批安东诺夫轰炸机在摩苏尔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比安-26高达1403架的产量,安-32生产得不多,总共只有361架,其中印度是最大客户,以至于有的人觉得安-32是专门为印度北部的高原环境量身定制的。其实,它虽然总产量不多,但有很多型号。比如先后换装过罗罗 AE 2100涡桨发动机和Pratt & Whitney C安ada PW150发动机,动力更进一步。不仅如此,安-32还有消防型号,被称为安-32P,它能够携带8吨水,进行精准空投,优秀的机动能力让它能够在火场上空穿行。不过由于安-32P不能够在水面上起降,在执行救火任务时有诸多限制,所以这种消防飞机仅仅制造了一架原型机。
总体来说,安-32是一种很优秀的轻型运输机,不仅动力强劲、更加灵活,而且对跑道不挑剔,它还可以像苏25攻击机一样,从泥浆地里起飞,而这才是印军喜欢它的线运输机进行深度现代化,称为安-132,但这一个项目依然悬而未决。2017年3月,乌克兰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生产的安-132新型多用途运输机当日成功完成首次试飞。安-132运输机是根据沙特的订货要求而研制的,是安-32轻型运输机的改进型,载重量9.2吨,最大飞行时速约500公里,能在泥地跑道和山地条件下完成起降。未来安-132将逐渐替代市场上的安-32和安-26运输机。
沙特选择安-132的理由很简单,有了全套生产线,那么沙特航空业至少看上去更高级,而且对于沙特提高就业来说也是大有益处的。而乌克兰选择与沙特合作,原因也是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缺钱引起的。但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决裂,无疑是对安东诺夫一大打击。因为原本两国相互配合,互惠互利的,但突然之间,成了劲敌,因此俄罗斯想要完整的技术,或零部件供应及维护等能力,显然是有点捉襟见肘的。也恰恰是因为俄罗斯的退出,沙特在安-132轻型运输机上,也更倾向于西方配件,如发动机,航电设备及辅助动力及仪表等,虽然乌克兰都能够供应,但沙特却都选择从西方采购,因此,沙特的安-132轻型机基本就是一张‘乌克兰的皮’。
1956年,苏联空军要求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一款新的通用飞机,用来取代手中过时的安-2双翼飞机,经过2年的研发工作,一架新式飞机开始首飞,这就是性能不错的安-14“小蜜蜂”通用飞机。它和安-2一样可以执行包括运输、救援在内的多种任务,同时也要容易操作,适应苏联的恶劣环境。安-14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翼为木质,起落架为固定不可收放式结构(个别型号改成了可收放起落架)。它的出现,就像一只欢快的小蜜蜂,为航空界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1956年5月24日苏联关于发展和制造安-14 STOL飞机的部长理事会第703-404号颁布。 1958年3月14日航空工业部飞行测试研究所进行了首架安-14飞行原型的首次飞行。1959年7月至8月试飞员尤里·库林乘坐安-14型飞机在基辅地区飞行,在飞机,草地和附近居民区的空中选定区域进行了68次着陆。1960年1月7日安-14A在基辅进行了首次飞行。1963年5月8日苏联部长理事会第514-179号法令,关于将安-14引入Arseniev飞机制造厂的批量生产中。
安-14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翼为木质,即减轻了飞机重量,也使得飞机机身的结构得到保证,安14运输机,这款尺寸小巧的飞机,其机身长度仅有11.36米,简直让人惊叹。而尾翼和机尾占据了近一半的长度,使得内部空间显得很紧凑。尽管如此,安14仍然能够容纳6至8名乘客,或700多公斤的货物,同时加上两名飞行员,最多也只能达到10人。空重只有26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600千克,钝圆的机头加上高尾梁让它显得有一点短胖,2名机组并排在机头驾驶室里,客舱内可以搭乘7名乘客或600千克的货物,客舱后方有一个0.85×1.9米的舱门,可拿来快速装卸货物。起落架可以换成滑橇式,在冰原上起降。
安-14两侧的发动机舱内安装的是一台300马力的Ivchenko AI-14 RF 9 缸风冷径向活塞发动机,驱动3可变距3叶螺旋桨,飞机能达到220千米的最大时速,巡航时速只有180千米/小时,飞机低速性能较好,着陆速度为80千米/小时。飞机上燃油储备不多,最大航程只有650千米。由于飞机的构型很适合短距离起降和低速飞行,因此这架飞机的着陆距离仅仅只有110米。也就是说苏联的航母都能够正常的使用这种轻型运输机,不需要滑跃甲板和弹射器,只要能找到一块相对平整的地面或者是较厚的冰面都可以轻松起降,着陆的速度也只有80千米每小时,相当于一辆正常行驶的汽车。
安-14B型运输机的设计初期,设计团队原本计划采用可伸缩的起落架。然而,经过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和实地测试,他们发现,由于该型飞机飞行速度较慢,可伸缩起落架在着陆时的缓冲效果并不是十分必要。此外,可伸缩起落架结构复杂,可能会增加飞机的维护难度和成本。因此,经过权衡利弊,设计团队最终决定在生产版本中取消可伸缩起落架的设计。
苏联当时希望自己的大型飞机可以在泥地或者沼泽表面进行起降,传统的起落架显然不能胜任,一旦降落过程当中起落架扎到了泥地里,飞机会当场翻滚损毁,降落速度再慢都没用。苏联的想法就非常疯狂了,他们为安-14运输机设计了一种气垫式起落架。从表面看起来就是在安14运输机的机腹下方增加一个体积巨大的气垫,再加上安14运输机本来就有很低的起降落速度,因此可以轻松在沼泽地上进行起降。
这种气垫的工作方式其实比较简单,那就是使用机舱当中的辅助动力系统对气垫进行充气,依靠气垫接地面积比较大且压强小的优势进行起降。但缺点也很明显,无论怎么设计,这个气垫飞机外部的体积都还是太大,导致飞机的飞行性能和载重量受到明显的影响。尽管苏联原本打算在更大的飞机上用这种气垫起降装置,不过更大的飞机就要使用更为复杂的气垫结构,同样面临飞行性能受一定的影响、载重量降低的缺点。相比之下,如果苏联能够广泛的建造机场或者使用其他的运输工具,这样的一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最终这个奇葩的想法还是因为太过鸡肋而被终止。
安-28运输机由 安东诺夫设计局 为前苏联民航部门研制,是活塞式安-14飞机的放大型。1969年9月以安-14M为名称完成首飞。第一架前期制作飞机直到1978年4月才飞行,之后指定PzL(波兰航空制造厂)在波兰独家生产该机型。波兰制造的第一架安-28于1984年7月22日首飞。该机型共计交付了超过100架。
安-28的总体布局和安-14的主要区别是机身增大并装固定式前三点起落架。安-28的设计目的是供苏联民航局的短途航线使用,能在高湿地区和山区机场起落,可用来完成客运、货运、邮政、科学考察、地质勘探、森林火警巡逻和森林灭火、空中救护和救援、以及跳伞训练等任务,农用时可载800公斤化学药物和喷粉、喷液装置。
1978年2月苏波会谈,决定由波兰担负安-28的批生产工作。波兰在1983一1984年中开始制造首批15架飞机,预计以后的年生产率可达200架。动力装置为两台波兰制造的格鲁申科夫设计局的TVD-10B涡桨发动机,功率2×960轴马力。波兰版的安-28被重新命名为M28空中卡车,因保留了苏联风格的优良传统,无论在沙漠、热带雨林还是冰天雪地的机场都能正常起飞。
此后,PZL被美国的西科斯基公司收购,西科斯基又被更为有名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兼并。因此,M28辗转落到美国人的手里,换个马甲成为C-145A“战斗郊狼”。当然,它的娘家安东诺夫设计局彼时也是一家乌克兰公司,跟继承苏联大部分衣钵的俄国没隶属关系了。为了竞标武装守望项目,内华达山脉公司和已在洛克希德旗下的PZL,共同推出了基于M28的MC-145B“威利郊狼”(Wiley coyote)。旨在将其优秀的短距离起降性能与运输功能最大化发挥,适应特种作战飞机强适应力、多用途的需求。
与原版安28相比,MC-145B的参数变化不大。其机长13米、翼展22米,飞行速度为407公里/时,爬升率为12.29米/秒。最大航程约为3048公里,可滞空6.6小时,而且起降距离在500米内,甚至可在156米内进行极限升空。最大起飞重量7.5吨,可搭载19人或3吨物资。由于采用2台单体输出1100马力的普惠PT6A-65B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与直径2.83米的五桨叶螺旋桨,MC-145B的拥有强劲动力。为增加航程,飞机还升级了燃料储存设备。
2012年9月12日,俄新网报道,俄罗斯一架安-28运输机在远东地区的堪察加半岛紧急迫降时坠毁,已造成10人死亡。2021年7月16日,俄罗斯新闻媒体报道,一架安-28运输机突然失踪,立即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当时机上有19人,包括4名机组人员。在安-28失踪之后,俄罗斯立即出动救援力量,前往托克斯克附近进行搜寻,最终寻找到了失踪的飞机,机上所有乘客都安全。这次的安-28运输机属于西伯利亚支线航空公司西里亚航空,该公司是在1990年接收了编号为RA-28728的安-28运输机,从运行时间看并不算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