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顶替快递小哥分拣提货搬运深圳一物流公司建智能仓转型
疫情催生“宅经济”,居民的快递需求也在疫情防控阶段随之增长,物流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因为防疫要求面临来自运输及派送的压力。自今年3月境外开始爆发疫情,从事国际货代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则面临了更大的运输挑战。应对疫情冲击,物流业如何化解运输难题、控制风险?企业如何创新思维进行突围?
南都记者近日专访嘉里大通物流执行董事何志荣,他表示,在疫情期间,物流行业发挥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可,同时在疫情对物流应急响应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企业会对供应链网络的避险功能有更多了解,部分企业可能会重新考虑全球供应链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在寻源采购、分散风险等方面。
另外,何志荣提到,加大智能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在部分物流场景的投入使用,不仅能在疫情间起到安全防范作用,还能提升进出货效率,更能推动企业、甚至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南都:新冠疫情的发生其实对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冲击。那么,对于连接各项活动的运输和物流行业来说,疫情期间物流业受到哪些影响?嘉里大通物流在这期间的表现如何?
何志荣:这次新冠疫情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十分严重。在国内疫情爆发初期,由于国内码头及机场服务受到一定影响,物流业务在初始阶段也同样受到冲击,嘉里大通物流在第一季度的整体业务量也有双位数的下滑。
不过受益于国家的一些补贴政策,包括社保、税收减免、高速公路运输的费用减免,企业减轻了部分支出成本。可以说,在疫情期间,相对于别的行业来说,如零售业及其他服务业,物流业受到的影响其实已经是相对有限。
同时也能够正常的看到,疫情期间物流业对于稳定社会起到一个很大的支撑作用,能及时对受(疫情)影响的地区提供资源服务和救灾物资。我们大家都希望虽疫情在全球各个国家的舒缓,下半年的业务能够有明显提升,预计明年的业务能全面恢复正增长。
受惠于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嘉里大通物流有全覆盖的网络,亦有广泛的客户群。同时因为国家对于物流行业(优先)复工的政策。从2月中旬开始,嘉里大通物流的总体业务开始慢慢恢复,从3月底已经全面复工复产。
何志荣:实际上,在最初听闻新冠疫情发生的时候,因为此前在2003年经历过SARS,也积累过相关经验,所以公司提前做了一些防疫物资的采购。同时也参考过去SARS发生时的一些防疫要求,对办公室、仓储也做了相关的清洁和消毒。幸运的是,在疫情期间,公司员工都身体健康,也十分安全。我们也能正常、如期推进复工复产。企业自2月中旬开始慢慢地恢复运作,3月底前全部复工。
南都:为了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输入风险,实际上全球各个地区的航空班次锐减,航空运能在不断缩减,其他运输方式也受到一定影响。就企业经验而言,疫情期物流运输具体遇到了哪些困难?嘉里物流大通如何在特殊阶段解决运输方面的问题?
何志荣:疫情期间,由于世界各地防疫封锁措施的一直更新,客户的需求其实也在一直在变化。要在最近一段时间达到之前的物流服务时效,其实难度会很大,物流成本也在不断的提高。境外在今年3月开始爆发新冠疫情,所以国外对于医疗物资的需求是持续不断的增加的。但是与此同时,有不少航空公司取消了国际航班,导致航空运费大幅攀升。举个例子,比如在4月份,空运出口去欧美国家,航空运价普遍翻了3至4倍。
针对这个特别时机,我们企业简化了内部审批流程,加快响应客户的速度。此外也通过嘉里环球网络,和各个国际航空公司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在国内各个主要的口岸都有经验比较丰富的操作团队,来提供包机服务,在运价和时效方面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通关和报关方面。我们也有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团队。可以实时追踪海关的最新政策和要求,大幅度减少货物在海关停留的时间。
另外因为在疫情期间,国内的机场和码头服务受到一定影响,我们也向客户介绍其他运输途径,比如中欧班列的物流运输方案,这部分的业务量在过去两个月翻了一倍。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在这个特殊阶段,中欧班列运输时间相对比海运更短一些,成本也比航运更低一些,也能及时将客户的紧急物资到达目的地。
南都:您刚刚提到,境外自今年3月开始爆发新冠疫情,对医疗物资的需求也在增加。在这个特殊期间,从提供物流服务方的角度来看,不一样消费品的物流需求是否有所变化?
何志荣:疫情期间,由于出行受限,大量线下消费活动都会转移到线上。因此对于部分类型的消费品,它们的快递需求是旺盛的。具体包括生活必需品,以及口罩、消毒液、呼吸机等防疫物资。从我们企业的数据反映来看,主要是医疗消费品货量显著增加的需求,此类物资运送的业务量大约有一倍增长。
另外,从3月到目前,嘉里大通物流提供包机服务就超过100余架次,服务对象大多为外国政府或驻华使馆,为他们提供医疗及救援物资的运送和采购,具体国家包括新加坡、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其中运送了约6.44亿多个医用口罩至法国。包机项目预计会持续到7月。
疫情让企业对供应链网络避险功能有更多了解,在物流场景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自动化设备或是新趋势
南都:在本次疫情中,物流行业发挥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可,同时也能够正常的看到疫情对(应急)物流响应有更高的要求,对于保障供应链安全以及稳定,您有哪些思考?
何志荣:从过去的数据分析来看,2003年SARS爆发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4%左右,现在已增长到18%,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目前来看,中国制造业的体系,包括产业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等,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完善、完整的。当然这次疫情对于整体的供应链来说,有不少的影响,很多大企业会重新考虑全球供应链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如何合理分散风险,增加效益。
我认为可能大多数表现在以下方面。在供应链的寻源采购和安全库存方面,由于在疫情特殊时期对交通网络的整体管制,尤其是疫情重灾区的严格管控,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单方面的供给寻源会让供应链变得有风险,因此疫情过后,相关供应链企业的采购策略可能会出现调整,在寻源采购管控方面会变得更谨慎,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补充与供应链成本机制也会进行重新评估,由战略性集中供应转化为相对集中供应与网络供应共存。
此外,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也在于确保供应链库存都在可控范围以内,所谓 “可控即可得可用”,供应链安全在于任何一个时间里做到可控。本次疫情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到供应链网络的避险功能,供应链节点建设也将从重点建设转化为物流网络布局,利用物流网络的效应来提供服务与保障供给,降低受灾地区物流枢纽或通过其运送的物料或成品的供应短缺概率。在库存设置方面,也会在考虑供需平衡的前提下,重新设置安全库存,做到在突发事件时也能保障供应链安全。
南都:您对供应链建设有哪些建议?本次疫情是否也对物流技术发展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以及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何志荣:受疫情影响,很多线下的消费领域受到冲击,也促使很多企业对全球供应链设计的具体方案进行重新的考虑,可能将线上线下的全生态业务作为发展常态或重点。另外疫情过后,个别企业可能会加大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在部分物流场景的投入使用,以减少人和人之间的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以嘉里大通物流在厦门的一个机器人项目为例,疫情期间,该项目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也是客户在全世界内,最快且全面复工复产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是一个机器人智能仓,能实现提货、搬运、配送、分拣及库存盘点等一系列工作流,可由智能机器人按系统指令,自动完成。
换言之,机器人在仓库内可进行库存分拣、自动提货、搬运等作业。目前该仓库面积为一万平方米,包含67台货架,有35个机器人在里面 “工作”。这一项目接下来可能会推广至华东地区、西南地区。
在特殊的疫情时期,智能机器人的优势凸显,能够尽可能的防止了人员的聚集,起到了安全防范的作用。与传统物流模式相比,人工智能系统化程度高,进出货准确率100%,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人员节省30%以上,工作效率提高40%以上,仓库使用率提升30%以上,纸张节约90%以上。
可以说,机器人智能仓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奠定了基石。这是一场摒弃传统供应链模式的变革。我们大家都希望利用这个自动化实践,推动并运用于各个行业物流领域,使物流供应链变得更高效,也更好地提升客户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