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引进者背后的“新质”驱动力

来源:米乐app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6-27 18:32:50

  今年,“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政府重点工作之后,各行业都在以新质生产力作为方向并享受由此带来的收益,这其中,受益最大的行业必定有“汽车”。

  汽车是高技术应用的载体,上下游产业链中,每个零部件、产业链的所有的环节都存在创新空间,因此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效 果自然也最明显:中国品牌汽车从燃油时代的跟随者,发展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引领者。

  从2020年起,每次比亚迪的发布会总有开盲盒的感觉:这次,“老王”会从鱼池里捞条什么样的鱼上来?因为对于比亚迪的长期研发战略,掌舵人王传福曾用“养鱼理论”来打比方:“比亚迪有技术‘鱼池’,芯片、电动车、轨道交通等都是‘鱼池’里的大鱼。”

  比亚迪总部的大楼内,有一面由密密麻麻相框组成的专利墙,每一个相框内都是一项专利技术证书。在上千份专利证书中间的标语,是那句比亚迪从始至终坚持的发展理念——“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在王传福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创新。2023年比亚迪研发费用达395.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而比亚迪20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这种大规模的投入自然也让比亚迪收获颇丰,根据《中国科创典型调查报告2023》显示,比亚迪以新能源汽车874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榜首。

  在这些技术专利的支撑下,比亚迪在全世界内率先提出并实践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涵盖电动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了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技术。2023年,比亚迪全年累计销售302万辆,继2022年超越特斯拉之后再次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体现了其在技术创新上的领头羊,而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比亚迪的优势不在于财报有多少资产、利润,而在于财报上没有体现的10万名工程师‘天团’。”今年1月份比亚迪“梦想日”活动上,这个工程师天团的10名代表和王传福一起走上舞台,正式站在聚光灯下。比亚迪的工程师涵盖了电动化、半导体、新材料、智能化、轨道交通等方方面面。比亚迪的优势之一就是率先建立了高度垂直整合的平台,打破了很多行业之间的壁垒,让工程师们在高度垂直整合的环境下灵活创新。因此或许别人开发一个产品需要五年,比亚迪只需要两年。

  并且,比亚迪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是持续性。此前西安是比亚迪除深圳之外的重要生产基地,已经布局超过100万辆的产能。而到今年年底,投资25亿元的比亚迪西安研发中心预计将投用,该中心内设动力电池、动力总成、整车性能高低温四驱转毂、大数据云技术中心、仿真计算HPC高性能计算机集群、DTS虚拟评价体验、芯片测试试验等40余个汽车技术实验室,将会聚集15000名工程师。此举将大幅度的提高比亚迪西安基地的研发能力。

  重视和大规模投入的研发创新,让比亚迪对于产品力的进步精准把控,而高品质的产品又在拉动销量和规模的同时,反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产品升级。这种投入创新-产品优质-收获销量-再投入研发的循环升级正是新质生产力发挥效益的正确路径。

  6月25日,吉利旗下翼线将正式上市。这款车在预售时宣布为首批订购用户精心准备了海南黄花梨手串作为伴手礼。

  当然,黄花梨手串伴手礼可不是随便选的。它是吉利打造的黄花梨数字林示范区的产品。这个示范区是吉利依托海南黄花梨山庄的黄花梨珍贵林木资产,借助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的,并结合航空航天产品和技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立体安防体系,以保护珍贵林木资产。

  除了赋能传统产业,吉利还积极布局新兴起的产业,开辟新质生产力的蓝海,比如低空经济和低轨卫星。通过借鉴汽车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等大规模量产制造模式,吉利打造了卫星超级工厂,实现了卫星量产AIT(总装、集成、测试)的颠覆性创新。截至目前,吉利科技商业航天业务已完成2个轨道面部署,在轨卫星共计20颗。通过星座系统运营,和依托吉利产业生态,在全世界内率先实现了航天产品车规级研发量产,车载卫星通信、星基高精定位应用的规模化应用落地。

  低空经济方面,早在2017年,吉利科技开始布局空中立体交通出行业务,围绕电动载人飞行器(eVTOL)持续创新,开拓出独特的商业化发展路径。目前,吉利科技低空出行业务已获两轮市场化融资,AE200获得亚太地区首单公务航空100家订单。

  “关于新质生产力,我的理解就是新技术、新科技、新工艺、新商业模式,在既有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创新创造实现新的突破。”在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看来,新质生产力是种战略指引,要从实际出发创新、创业、创造。

  这种创新创造同样用在吉利的汽车主业方面,吉利的西安工厂是吉利旗下最先进的4.0工厂,基于西安吉利强大的数字平台和智能化设备,目前形成了一个可以指挥整座工厂全流程调度的“大脑”,不同设备、机器人间自主协调运作、灵活响应,不需要工人在产线上进行额外操作,实现了无人化作业的“黑灯工厂”。

  相对于乘用车,很多人对商用车并不特别熟悉,但实际上在智能化创新方面,商用车走得更为“激进”。

  近日,陕汽德龙X6000无人驾驶钢坯倒运车在八一钢铁厂区内启动运行。经过两周测试,无人驾驶车辆已顺利实现从装货到卸货的全流程无人驾驶作业。该无人技术车辆搭载了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针对八钢的实际运输场景,具备路径规划、避障停车、带挂倒车、云控调度等多项功能。陕汽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此次在八钢的成功应用,正是陕汽集团不断实现市场落地突破、满足各种无人驾驶场景需求的体现。

  2023年,陕汽控股坚持创新驱动,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上持续发力。在新质生产力塑造新优势方面,陕汽还上过《焦点访谈》。其旗下的德创未来,在超材料声学包工艺等多方面的新技术取得突破,自主设计145款新能源整车产品,申报125项专利,已获授权2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45%以上;而这个德创未来是陕汽为全面落实习视察陕汽时作出的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的重要指示,成立的创新中心平台公司。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大关,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但我们在芯片、基础操作系统、原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任旧存在“卡脖子”难题,而未来汽车工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突破口又在于做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所以,我们仍需沿着现在的方向继续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巩固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方面的领头羊。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江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