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行京津冀跟着无人驾驶重卡跑货运
图①:3月15日晚,“京D9708试”无人驾驶重卡行驶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安全员党冈义在驾驶舱观察车载屏幕。本报记者戴林峰摄
图②:北京派瑞华公司员工在研讨技术方案。本报记者戴林峰摄图③:无人驾驶重卡编队行驶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小马智行公司供图
变道、转弯、避障……雪夜,京津塘高速公路上,一辆车牌号为“京D9708试”的重型卡车行驶自如,主驾座位却不见司机。
始建于1987年的京津塘高速,是我国第一条跨省市高速公路。2024年4月,这条路成为国内首条跨省支持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测试的道路。
2023年5月,习在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是京津冀协同培育的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截至目前,京津冀无人驾驶测试里程累计逾6000万公里,打造了国内最大智能网联汽车城市级应用场景。
将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无人驾驶汽车条例》明白准确地提出,“本市推动与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区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协同创新”。
近日,记者沿京津塘高速,跟着无人驾驶重卡跑货运,看一条路如何串起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入夜,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马驹桥物流园上空,雪下得正紧。园内,两辆车牌号分别为“京AUL301”“京D9708试”的无人驾驶货运重卡,一前一后编队,风雪无阻,整装待发。
登上“京D9708试”驾驶舱,随车安全员党冈义轻触车载屏幕,导入物流运单,系统旋即智能规划线路。车辆将沿京津塘高速,驶向目的地天津市滨海新区。
相较于“京AUL301”主驾有人的自动驾驶模式,“京D9708试”已实现主驾无人,非紧急状况,党冈义可全程不接管车辆。
2024年2月,中国外运公司携手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国内首条无人驾驶跨省高速公路商业运营线路,迄今运输标准集装箱逾500个。负责承运的L4级无人驾驶重卡,由一汽等公司制作的车辆改装而成。
主驾没有司机,方向盘自动打,刹车、油门完全由电子信号控制。看着空荡荡的主驾座位,坐在驾驶舱后排的党冈义感慨:“以前连续赶路挺疲惫,车到服务区后,就想赶紧打个盹。如今无人驾驶技术解放双手,工作强度小多了。”
以车为家、与路为伴,今年43岁的党冈义跑运输16年,年在途时间一度超过300天。南下广州、西进、北上黑河……一次出车往往十来天。由于久坐,党冈义落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
公路承担着我国70%以上的营业性货物运输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货车司机数量占比不到两成,46岁以上的占比则超过36%,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2020年1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促进道路交互与通行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开展无人驾驶载货运输服务。
同年,全球首个高级别无人驾驶示范区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毗邻京津塘高速起点,也成为不少货车司机职业生涯新起点。党冈义卖掉了跟着自己走南闯北的卡车,怀揣着对新技术的好奇,入职小马智行,成为北京市首位无人驾驶重卡安全员,也是京津塘高速首批无人驾驶测试员。
京津塘高速日均交通流量7万辆,高峰时达19万多辆。雪夜疾驰,无人驾驶靠谱吗?党冈义用数据说话:截至目前,小马智行无人驾驶重卡夜间行驶里程累计逾150万公里。
无人何以能行?党冈义轻点屏幕,设备状态栏显示,遍布车身的24个传感器正同步运作。其中,车顶的激光雷达360度扫描周围环境,毫米波雷达穿透水雾锁定前车尾灯,高清摄像头超远距解析交通标志,车前一公里路况尽收“眼”底。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感知信息传至控制器后,“大脑”根据算力作出预判,旋即向方向盘、车轮等“四肢”下达指令。途中,系统检测到后方有救护车驶来,“京D9708试”主动向右车道偏移2.4米避让,决策过程仅0.27秒。
“源于大量复杂场景的针对性训练。”党冈义说,最初的人机磨合,如同“摸着石头过河”,他在测试途中一经发现待改进项,会第一时间标记,再由技术团队加以解决:
初春柳絮飘飞,车载雷达识别多噪点,易因误判刹车,技术团队调整参数,如今已能精准识别;
雨天水花飞溅,摄像头易模糊,技术团队“螺蛳壳里做道场”,为摄像头安装微型自清洁雨刷;
“风雨兼程是常态,风雨无阻是状态。”党冈义和技术团队伴随无人驾驶重卡栉风沐雨,积累测试里程约500万公里,将无人驾驶系统的反应速度提升至0.1秒,比人快4倍以上。
老司机驶上新赛道。高中毕业的党冈义报名自学考试,2022年7月获得国家开放大学毕业文凭。新业态催生新职业,小马智行已有逾400名无人驾驶车辆安全员、远程协助员和系统运维员。
无人驾驶行稳致远,牵引交通物流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以马驹桥物流园至天津港跨省市公路干线物流为例,“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模式降低经营成本约15%,减少干线月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
试”驶入河北省界时,车载屏幕闪出弹窗:廊坊市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风力五级以上。车速上限随即从每小时90公里自动下调至80公里。“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高速公路两侧还有‘千里眼’和‘顺风耳’。”党冈义指着车窗外说,预警来自路侧高度约
米的智慧杆——集小型气象站、毫米波雷达、超远距摄像头于一体。车载感应装置不少,路侧为啥“多此一举”?
党冈义说,暴雨天气,团雾多发,车载雷达识别多噪点。路侧感应装置站得高、看得远,恰能借无人驾驶重卡一双“慧眼”。
年9月,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天津港至马驹桥物流园公路货运无人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入选。作为项目建设运营方,招商新智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津塘高速沿途关键点位,布设雷达、高清摄像头、边缘计算设备共200余台。车辆驶入天津市武清区,车载屏幕闪烁起橙色警示:“前方
公里处途经施工区域,建议编队调整至左侧车道,限速60公里/小时。”预警,同样来自路侧智慧杆。
年12月起,京津塘高速(天津段)实施改扩建工程,部分路段临时施工,车行道变窄。车辆缓缓驶入施工路段,右侧车道被蓝色围挡遮蔽,左侧设有一排锥桶,空中架设的临时照明灯投射出交错光影,对车载摄像头形成干扰。此时,居高临下的路侧感应装置迅速“补位”,动态采集围挡位置、锥桶分布、工人活动轨迹。
试”获悉围挡后方有挖掘机臂架,行驶轨迹立即向左调整0.5米,避免与潜在风险点接触。同时,红外摄像头穿透雨雾,精准识别前方限速标识牌,车速降至50公里/小时。“不仅车识路,路也认车。车路云一体化打通‘任督二脉’,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同步调度。”招商新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说,京津塘高速路侧信息服务系统已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即时信息逾
平方公里范围内,路侧数字设备实现全覆盖,具备“智慧+感知”的全息路口逾1000个,安装无人驾驶设备超过1.6万个,感知时延小于0.2秒。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
公里,其中北京段35公里、河北段6.84公里、天津段100.85公里。2024年2月,中国外运联合小马智行推出无人驾驶跨省市高速公路商业运营线路时,北京段和天津段已纳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段,河北省尚未出台无人驾驶相关法规。政策“盲区”一度成为“跨省”卡点,无人驾驶重卡途经京津塘高速河北段时,党冈义得手动驾驶。如何无缝衔接?
年3月印发《河北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实施细则》。次月,京津塘高速河北段面向无人驾驶汽车开放。路通了,还得跨过考核关。企业需在封闭路段积累够里程后,才能驶入公共路段。起初,小马智行副总裁李衡宇心里没底:各省市法规不同,企业要不要重复申请、积累测试里程?此前没有先例,若从零开始,时间和经营成本都不少。
“破壁垒,拆藩篱,为无人驾驶开‘绿灯’。”北京市高级别无人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政策创新部部长贾轶春介绍,京津冀创新推出异地封闭场地与道路测试里程互认机制,企业在北京积累的测试里程,也能获得天津、河北主管部门认可。
时10分,无人驾驶货运编队顺利抵达天津滨海新区。截至2024年底,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卡车货物运输量近100万吨。
第二天,雨过天晴,记者赴北京派瑞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生产基地探访。步入厂区,一台北汽福田氢能源
级无人驾驶重卡已启动引擎,晶莹水珠顺着排气管壁淌下。“不排废气,只排水。这台无人驾驶重卡上的储氢瓶,由派瑞华公司总装下线。”派瑞华公司技术部部长任圣哲介绍,相较于记者来时乘坐的“京
试”柴油车,北汽福田氢能源无人驾驶重卡每万公里减排二氧化碳14.8吨。多元布局,闯出无人驾驶技术新路径。北汽集团投资
亿元参股小马智行,既助力传统燃油车加装无人驾驶装置,也瞄准氢能源新赛道,与派瑞华公司等上下游企业携手研发新一代自动驾驶重卡。——共造一台车,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创新链。
兆帕的储氢瓶为例,氢气作用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压力达7000多吨。“车载空间存在限制,必须‘轻’装上阵。”任圣哲说,瞄准大容量超高压氢能储运技术,派瑞华公司与北汽集团联合攻关,成功应用新型复合材料,实现单瓶重量由
公斤降至140公斤。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北汽福田无人驾驶重卡基本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曾有“昂贵拐杖”之称的车载激光雷达,单价从
年的50多万元降至1000多元。目前,北汽福田氢能源无人驾驶重卡最大续航里程提升至500公里,相较柴油车仍有“续航焦虑”,联合技术团队正持续攻关。围绕汽车产业链“卡脖子”环节,京津冀推动
项卡点攻关,其中车载操作系统等4项攻关成果实现规模应用。——共造一台车,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串起产业链。
走进车间,天车来回移动,叉车往来穿梭,工人们手持扳手展开总装作业。“氢燃料发动机、系统框架、储氢瓶分别由河北张家口、沧州和北京通州的公司制作。”任圣哲对每个部件了然于胸。
年9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汽车产业链图谱。如今,北汽福田氢能源无人驾驶重卡的118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均来自京津冀地区,其中北京49家、河北55家、天津14家,形成“零部件3小时供应圈”。徜徉于生产线旁,任圣哲挺感慨:派瑞华公司生产基地此前设在北京,因用地指标受限,一度租借别的企业场地。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公司
年将生产基地整体迁至天津,面积扩大3倍,产能翻了两番。错位承接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产业,天津
年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落地项目425个,总投资1896.1亿元。——共造一台车,聚焦新兴起的产业集群打通资金链。
年入选中关村科学城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专项,获得100余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占项目总经费三成以上。用好资金指挥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
年来,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正从“大而全”转向“高精尖”,天津以“引得来”巩固“发展好”,河北用“接得住”实现“升级跳”。资金活水促要素流动,激活协同发展“一池春水”。——共造一台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共建人才链。
岁的任圣哲是土生土长天津人。硕士毕业后想干本行,彼时家乡对口岗位少,他选择进京“北漂”。派瑞华公司生产基地迁至天津后,任圣哲报名转岗,如今在天津成家买房。2020年,派瑞华公司技术部整体迁至天津。产业聚集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人才流动盘活协同发展“整盘棋”。任圣哲到天津工作后,也能享受北京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
年,天津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新设机构1981家,让更多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协同花开,瓣瓣同心。
年底,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榜上有名。目前,三地汽车产业产值逾8400亿元。
月16日13:00至17:00地点:天津市北辰区—北京市高级别无人驾驶示范区
试”北汽福田氢能源无人驾驶重卡返京,目的地为北汽福田车联网运控平台,这里是无人驾驶汽车的“信息中枢”。偌大的曲面屏上,跃动着数万条绿色轨迹,汇聚了各地逾
万辆北汽福田智能网联车的实时数据。种类涵盖整车工况、故障、信号等4000余项,日均数据采集量110亿条,形成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镜像。指尖轻触鼠标,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驾驶总工程师田俊涛调出“京
试”的行车数据:午间的津京之行,无人驾驶系统作出变道决策112次、超车动作32次……为啥要给无人驾驶汽车“记流水账”?
田俊涛讲得通俗:脑子越用越灵光,车载“大脑”亦如此。路况千变万化,无人驾驶技术有赖于大模型在各种复杂场景下的反复训练,行车数据恰如“真题集”,以“终身学习”驱动算法优化。
秒内响应的微避障,正是源于近两万个相似场景的深度解析。借助数字孪生技术,田俊涛将屏幕画面切换至千里外的广深高速公路:一辆北汽福田无人驾驶重卡正在雨中疾驰,前方左右车道各有一辆卡车。彼时,阵风
级、能见度不足100米。狭路相逢,如何安全过车?“最强大脑”瞬间调取了近两万个同类场景的历史数据,
秒即作出决策:先向左侧偏移、再向右侧偏移,相继避开两辆卡车,车身控制误差小于10厘米,过程行云流水。“路遥知马力,老司机靠熟能生巧,无人驾驶技术靠大数据驱动。”田俊涛说,算力也是新质生产力,依托北汽福田智能驾驶数据闭环研发体系,
大模型系统研判了逾1200万公里行驶里程中回传的海量行车数据,着重对故障数据反向推导。
年1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数据要素流通与数据应用,推进跨地区数据共建共享共用”。“打破‘数据孤岛’,构建开源生态,以‘蜂群思维’迈上无人驾驶技术‘智高点’。”田俊涛告诉记者,
年11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与北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高级别无人驾驶场景库建设。目前,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已线
70%的研发费用。同时,北京市高级别无人驾驶示范区累计接入1500余个智能路口,收集数据逾7PB(拍字节),相当于700万部高清电影,并在此基础上发布“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公开数据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数实融合,共联一张网,无人驾驶生态日臻完善。”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介绍,总占地面积逾8000